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考研视频网(www.vvkaoyan.com),提供各大辅导机构考研视频下载!
 
  [摘要]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形势下,医院需要重新审视思考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医德医风、临床实践、人文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使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德;职业素养;医教协同;医院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7(a)-0064-04 
  [Abstract] In the Medicine-education collaboration situation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ine talents,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training of the hospital postgraduates needs to be reexamined. Medical ethics, clinical practice, humanity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spirit can be focused on through various of channels. Thus, postgraduates can be brought up clinical talents wi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Medical ethics; Professionalism; Medicine-education collaboration; Hospital 
  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2014年,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把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关键点。医教协同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持了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连续性,使得医院也肩负起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重任,为此需要重新审视思考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形势下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1 医院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1 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根基 
  医德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古今中外,论述颇多。宋代《省心录·论医》中有“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之说;外科之父裘法祖曾说:“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重要”;医学生誓言和希波克拉底誓词中也无不体现着医德和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德为医魂,医德对于医生而言极其重要。“明日医生,今日做起”,医学研究生作为准医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才能发扬救死扶伤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职责,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1.2 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机制引入医疗领域,一些公立医院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公益性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度医疗、以药补医,群众“看病贵”问题凸显,造成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生医德滑坡,受拜金主义影响,认为看病拿“红包”无可厚非;而患者拿钱看病,认为钱到病除理所当然,一旦不能如愿就出现医患矛盾。如此把医患关系异化为简单的商品交换关系,对医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融合后,研究生有近三年的时间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医患关系不可回避,怎样正确处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医患关系将成为学习的重点。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包括人们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因此,医生必须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及和谐的医患关系[2]。《意见》要求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通过医学研究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医乃仁术”的性质,提高医生健康“守护神”的形象。 
  1.3 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健康也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医生不再只是关注躯体疾病,而是要把患者作为社会人,治疗其心理疾患,保持其身心健康。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字里行间体现了医生的职业素养,“去治愈”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总是”,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疗效。医生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位患者,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医学研究生应该明确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融合,医生医的不但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所以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必须的。医学研究生不但要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尽力治愈患者,而且要用爱心帮助患者,体现医学的社会性,其意义大大超过“治愈”。同时,安慰也是一种医学责任,体现医学的人文关怀精神,是作为医学生总要做的一件事。 
  1.4 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等,用来指导每个人的行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3],表现为院容院貌、就医环境等,通过医院员工的职业作风、技能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出来。可见,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具有核心竞争力,对改进医院工作、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医学研究生作为医院的不可分割的成员,传递着医院文化,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医院文化带到日常临床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一切为了病人”,提升医院形象和品牌效应。
  2 医院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 
  2.1 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直接反映医院的道德风貌,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生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5]。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医学教育首先要以德为先,将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努力将医学生培养为医德医风高尚的医生。为此,医学研究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医德医风知识的学习和践行。医学研究生首先要树立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学道德观,尊重患者,对患者不分老幼贵贱一视同仁。医院作为服务性行业,细节决定成败。研究生的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要文明礼貌、热情诚信的服务患者,对患者的不适耐心倾听、正确引导,对诊疗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使患者舒心、放心、满意。在临床工作中,研究生要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杜绝“一切向钱看”,不收受患者“红包”。为患者保守秘密,不泄露患者隐私也是研究生义不容辞的义务。研究生置身医院,应把自己作为医院的一面镜子,体现医院良好的精神风貌。在纪念白求恩逝世70周年的活动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们极端热忱”。研究生应将这作为信条,时刻铭记,努力践行。在临床实践中,研究生只有通过连续学习医德医风,不断自省,提高修养,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2.2 临床实践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培养永远是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旋律。过去,我们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将他们科学化培养,做实验,发表SCI论文,致使研究生毕业后临床能力不强,不会看病,不会开刀,不能很快胜任临床医生的岗位,何谈医术精湛。《意见》指出从2015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把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的临床医师。为此,医学研究生要严谨求实,奋发进取,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三年的临床轮训和考核,提高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成为百姓信赖的好医生,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3 人文沟通 
  这个时代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闹、医暴事件层出不穷,医生如履薄冰,患者一触即发。在社会各界针对医患双方找寻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方法时,常常忽略了一支受影响较大的潜在人群——医学生[6]。大部分医疗纠纷不是医疗事故,而是医患关系失衡引起的,所以医学教育必须增加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加强人文医学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医患沟通能力[7]。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还可以通过医院文化的耳濡目染不断学习医学人文精神。在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研究生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献爱心,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去帮助、去安慰患者。从患者找你看病的那一刻就构建了医患关系,为使医患沟通顺利,要和患者交朋友,交心[8],对患者倾注感情,注意沟通态度、技巧和说话艺术,这样才能协调好医患关系,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之于患者不再是权威,需要和患者及家属真诚沟通,使其清楚地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共同参与诊疗过程。鉴于医患信息失衡,研究生还要学习叙事医学[9-10],将医学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使患者和家属的信息量与你对等,取得他们的信任[11],不至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而且,为改善医患关系,研究生还要加强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12]。社会在呼唤人文回归,医学研究生只有把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好医生,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13]。 
  2.4 团队合作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是古人对团队精神的精辟解读。在医院,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完成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一个医生不能完成一台手术,一个患者的诊疗需要医院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完成。医院组织结构复杂,人员层次较多,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由于理解不够,有时就会产生矛盾,但治病救人的共同使命是相同的。因此,医学研究生要互学互尊,不计名利得失,团结协作,一切为了患者,这样医院才能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 医院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方式 
  3.1 宣传教育,营造氛围 
  医院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研究生岗前教育及日常教育中。以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通过板报、院刊院报、橱窗、LED屏、网络、楼宇电视等载体大力宣传医院文化,提高医院研究生的知晓率,营造氛围,将社会主业价值观渗透到研究生心中,从而外化到临床实践中。 
  3.2 榜样教育,树立标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和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生,所以医院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研究生。导师和带教老师应主动承担起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自觉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1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院可以通过讲座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医德楷模现身说法,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仁心仁术”的崇高医德和精湛医术,传递正能量,激励研究生在医学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勇攀医学高峰,成为德艺双馨的最美医生。 
  3.3 案例教育,警钟长鸣 
  案例教育在医学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真实的案例比苍白的理论更有说服力,通过反面典型案例,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运用人文知识和专业理论思考,各抒己见,达到正面教育的意义,对研究生形成警示作用。
  3.4 移情教育,怀同理心 
  移情,即共情,移情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医学研究生与患者共享感情的能力。临床中的共情是指医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识别和体会患者的情绪,接纳和理解患者[15-18]。研究生通过移情,尤其是在医患沟通中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充分体现了生命伦理原则[19]。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以真心换真情,研究生与患者形成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学研究生的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进行课堂教学,而且要融入临床实践中。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接受教育后逐步形成的[18-20]。投身临床实践是提高医学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在与患者不断接触的临床实践中,才能将医德和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研究生的医德和医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内容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采取一种方式突击完成,立竿见影,需要不间断接受教育,逐步积累,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使研究生成长为具有优良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儒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