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考研视频网(www.vvkaoyan.com),提供各大辅导机构考研视频下载!
 
  摘要:本文从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内涵出发,分析了该领域非全日制的招生特点,从招生观念、宣传策略、综合考核、服务意识、教学点的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招生管理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招生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满足广大农村基层单位对农业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设置的,国务院学位办设置了非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从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的职业设置背景与我国当前基层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来看,二者理论上是吻合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招生不太不理想,二者目标难以达成一致。本文从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内涵、招生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招生不理想的深层次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方法,期望能破解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的困境。 
  1.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内涵 
  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培养与农渔业管理、教育、科研、技术推广、涉农渔机关和企业等部门中与农渔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服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服务现代农渔业信息化发展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镇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研究方向和内涵紧紧围绕农(渔)业管理、农(渔)业教育、农(渔)业科研、农(渔)业推广、涉农(渔)企业等部门中与农(渔)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联系的专业学位,以服务现代农(渔)业信息化发展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镇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通过对海事、港务、渔业、环境监测等多个部门以及多次深入渔农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渔)业信息化建设和海洋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四个研究方向,分别为农(渔)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农(渔)业信息网络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农(渔)业信息检测与灾害预防。不同的院校根据本地区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 
  2.农业信息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的特点 
  2.1报考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个体差异较大 
  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考生在工作年限上和年龄都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距,既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来继续深造的年轻人,也有工作多年来提高学历和理论知识的年长者。年轻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较新,但在知识能力和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年长者工作经验丰富,学习目标明确,理论知识则相对陈旧,在试卷考试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2.2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生源存在不稳定性,缺考率较高 
  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生源主要是从事农渔业企事业单位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和学校从事农渔业技术与农渔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的考生都存在工作与学习时间存在冲突的问题,这常会导致,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生源存在着不稳定性和难预测性,造成了较高的缺考率。 
  3.农业信息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占据了一定的规模,为选拔优秀生源,提高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质量,针对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招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与时俱进改进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的招生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招生观念和品牌意识 
  正确的招生观念是我们招生工作的核心要素,千万不可为达到招生数量而放弃质量,不能为了追求短时间的经济利益而伤害了学校的声誉。另外,必须以需求为指导办学,学位点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在者,应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努力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既要让他们真正学习到知识、拿到学位,又要注意尽量少影响他们工作,不要占用他们太多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不要影响他们身心与事业的协调发展。做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招生工作,学校的口碑非常重要,谁也不愿意去上一个口碑差的学校,学校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口碑声誉,建立学校的品牌效应。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学校必须建立完备的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管理和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和管理规范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要调动校内校外的各种人脉关系投入到招生宣传工作中去,进行生源的组织、落实工作,在社会上赢得立良好口碑,创出学校非全日制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培养品牌,增强对广大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3.2坚持广泛宣传,加强校企合作,提高领域社会认可度,扩大生源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一定要做好宣传,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报考人员并不十分了解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对此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首先,学校可以采取媒体的宣传方式,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在职人员介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和作用,改变在职人员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认识上的误区。第二,充分挖掘学校名导师的社会效应,这些导师学术水平、道德修养等都堪称他的楷模,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有许多学员之所以报考研究生就是冲着某些导师去的。学校可以加大名师的宣传,吸引生源的眼球,争取潜在的生源。第三,积极动用往届毕业生这个资源,很多考生在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之前都会向熟悉的往届学生进行探听,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生源的报考意向,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友办等部门,与往届毕业保持较为紧密联系,让这些毕业生成为学校的免费宣传员。 
  和大企业合作办班也是培养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有效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第一可以充分照顾到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其二,企业广大的员工为生源提供了保证。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资金和市场,高校的人才和科研,来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是我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与企业单位共建立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基地,学校就可以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符合企业需要的培养方案和授课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各种人才、增强企业人才储备厚度。这种培育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单位获得双赢。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竞争实力得到提高;学校则的办学空间得到了拓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3.3入学考试阶段应更加重视综合考核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是生源的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因为在校时间少,生源的质量较全日制更为重要。学校要在选拔与考试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好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入口关。目前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国统考的GCT考试,内容主要由语文、数学、英语和逻辑四门课组成,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二阶段是学校对达到规定分数线的考生举行专业课考试和综合面试,内容侧重考察考生对于专业理论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从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来看,这样的设置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年纪大的考生,工作时间长,数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因为搁下时间太长遗忘较多,导致第一阶段的GCT成绩较低,很可能因为差几分或者十几分达不到学校规定而无法进入第二阶段考试,可这些考生经验丰富、工作业绩和综合能力也很突出,这对考生和学校来说都是很可惜的。对此在划定GCT分数线时,可以设置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工龄、业绩等折合成分数,对于符合条件的考生降分录取,避免一刀切。当然,为了公平公正,计算公式必须提前公示,降分录取的考生的业绩材料也必须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3.4适当提高无学位人员的入学比率 
  年纪大的考生很多学历是大专,但是这些考生工作经验丰富、很多还在农渔业程技术和农渔管理工作上有突出业绩、对于这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科学历考生,如果按照国家的招生原则,无学位考生原则上控制在10S以内的比例,这部分考生可能就没有机会来完成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当年报考考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突破这个比例限制,为一些特别优秀的考生提供机会。 
  3.5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服务意识 
  现在无论是全日制教育还是非全日制度的教育,都应该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非全日制的考生,很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又是单位的骨干,事情很多,学校对他们更应该给予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现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现场报名大都安排在省会城市的高校,时间安排为7月中旬左右。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赶到规定的学校现场报名确认,逾期即为无效报名。而考生常常因工作原因,无法在现场确认的期限内赶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导致每年有不少的考生报了名却无法到现场确认,造成生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考虑派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便利考生就近确认,减少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缺考率。 
  3.6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 
  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在职工作者,学校要尽可能把课程安排在晚上或者双休时间,解决工作与学习时间矛盾。另外教学地点的安排也非常重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上学方便,应可能把教学地点安排在研究生集中的地方,或距离大部分研究生工作地点较近的地方,方便学生们参加学习,减少研究生的请假和缺课率。 
  3.7改革教学方式和论文方式,突出专业学位特色,提升学生的兴趣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来自于生产和社会实践。对论文形式可以不加限制,可以是项目的规划设计,新产品、工艺等的研制与开发调研报告,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是技改项目,产品开发专题等,但成果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非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可以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多采用讨论班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以提高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在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更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广大渔农村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摆在各培养单位面前很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各培养单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符合本校的对策和方法。